Chiuse在各地走逛後,發現宜蘭其實也有許多旅遊行腳的地方,值得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。繼宜蘭中山公園的獻馘碑後,Chiuse想要介紹宜蘭市北津磚窯。




宜蘭北津磚窯位於宜蘭市北津里津梅路75巷住宅區內。



民國91年12月27日宜蘭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。




以前製作磚塊的工廠稱為「磚仔窯」。燒磚的由來,據說源自明朝諮議參軍陳永華教人民燒磚。清朝中葉,大量漢人移居台灣,引進閩粵地區的燒窯技術。民國48年發生「八七水災」,許多人看好災後重建的紅磚市場,各地磚仔窯紛紛成立,燒磚事業蓬勃發展。




早期交通不便,加上磚土笨重不利搬運,故磚仔窯都蓋在原料產地。宜蘭在地開始以土窯製造磚塊,源於日治時期日人古川氏發現宜蘭市北津里的土質黏性極佳,非常適合製作磚塊,於是在此設立磚仔窯。因此,宜蘭市北津里成為宜蘭縣境內磚仔窯密度最高的地區,有「九窯半」之稱。

這隻鳥頭是「排水管」,屋頂積水由鳥嘴順流而下。↑



所謂九窯半,是因為當時北津這裡共建造了十座磚仔窯,其中九窯資金充足,主要燒製紅磚;而一座燒製黑瓦,在地人戲稱「半窯」。



直至民國70年建築業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,以及水土保持的環境意識抬頭,宣佈磚仔窯全面停工,算是對建築業貢獻功成身退。
廢棄的磚窯一一被拆除,換建為住宅,而這座「北津磚窯」原亦規劃為國宅用地,經地方人士的倡議保存,成為北津社區的地標。




「宜蘭北津磚窯」是一座傳統磚造的目仔窯,共有十三目,佔地約五分。煙囪高達37公尺,全以磚塊砌之為其特色,也是宜蘭縣內僅存的「目仔窯」。



磚窯除了燒磚外,冬季陰雨綿綿的宜蘭,衣服不易晾乾,聰明的在地人利用燒窯之後的餘溫,將衣服、棉被拿到窯內烘乾,也算是另類的烘乾機。



而使用過的媒渣,村人則是拿回家升火炒菜,既省錢又比一般燃柴耐用。這種物盡其用不僅符合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精神,也是庄腳人勤儉的美德;磚仔及燃料在宜蘭可說發揮了最大的利用。



宜蘭北津磚窯經社區總體營造申請政府補助經費,再鋪上簡易軌道,重現當時運載泥土製磚的影像。



隱身於住宅區內的宜蘭縣定古蹟─宜蘭北津磚窯(十三目磚仔窯)。




在陽光下藍天白雲加上綠草的襯托,宜蘭北津磚窯顯得閃閃發光。



這就是很特別的宜蘭市北津磚窯!




延伸閱讀:
宜蘭古蹟行腳系列
~
 
【宜蘭】宜蘭中山公園~「獻馘碑」尋找「賽德克巴萊」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use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4) 人氣()